基坑降水的常见方式

发布时间:2024-02-08     作者: 新闻中心

 

  基坑降水是指在基坑开挖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因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底面,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为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防止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能力下降等而做的降水工作。

  目前常用的基坑降水方法较多,本文试就常用的三种方案:明沟加集水井降水、轻型井点降水(真空井点降水)及管井降水适用性进行分析。

  一般用于地下水位较低、支护土层渗透系数很小、允许放坡的工程及处理施工排水、天降雨水等。

  基坑底表面排水,此法为一种施工相对较方便、成本相比来说较低的人工排降法,一般项目第一先考虑此降水办法,往往为达到更好的降水效果,会采用不一样的方法联合使用,对于水位较高的项目,明沟加集水井降水往往作为一种常用的辅助降水措施。

  将基坑内地表水及地下潜水收集至基坑周圈水沟,通过水沟集中排至集水井,再通过集水井中水泵抽出水至基坑之外。

  将基坑内地表水及地下潜水收集至基坑周圈水沟,通过水沟集中排至集水井,再通过集水井中水泵抽出水至基坑之外。

  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相对其他井点系统施工方便,并且比较安全、经济,比较适用于基坑面积不大,降低水位不深的场合。

  单级轻型井点降水深度一般不大于6m;如基坑周边有足够空间用于放坡或挖槽,局部可采用多级井点系统,理论降水深度可达到20m。

  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间距布设井点管,井点管底端设置滤水管插入透水层,上部接软管与集水总管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真空吸水泵将集水管内水抽出,进而达到降低基坑四周地下水位的效果,保证了基底的干燥无水。

  井点管间距宜取0.8~2.0m,一般每40~60根安装一套降水设备;多级降水井高差宜取4~5m。

  相对轻型井点降水适合使用的范围较广,降水深度没有限制,常用于房建项目的深基坑及地铁、隧道等工程,对于降低承压水效果明显,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有效减小或消除地下水对基础的压力,保证基础施工的安全系;其排水量和排水范围均比较大,更适合砂砾层等渗透系数很大且透水层厚度大的场合。

  无限制(由于管井降水深度大、出水量大和水位降落曲线陡等原因,易引起外围相邻建筑或构筑物出现沉降或倾斜,必要的时候增加坑外回管井回灌补水,及时恢复坑外地下水位,且依据情况进行压力注浆对建筑旧基础下土方进行土体加固)。

  原理相对简单,沿基坑外侧按一定距离设置排水井,采用抽水设备不间断往外抽水,达到稳定的降水效果。

  管井宜沿降水区域周边呈封闭状均匀布置,距开挖上口边线m;管井数量一般不小于基坑降水总涌水量除以单井设计流量的1.1倍;采用坑内降水时,一般宜在坑内呈棋盘状点状布置,间距一般10~15m。

  基坑的深度和面积是计算基坑降水报价的主要的因素,深度和面积越大,降水难度和成本就越高。

  基坑降水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井点降水、管道降水、水泵降水等,不同的降水方式对应需要的降水设备和人力成本差异较大。

  综上所述,基坑降水的成本主要由基坑的深度和面积、降水方式、降水量等因素决定。

  降水期间应对井水位和抽水量进行监测,当基坑侧壁出现渗水时,应检查井的抽水效果,并采取比较有效措施;

  抽水系统的使用期应满足整体的结构的施工要求。当整体的结构有抗浮要求时,停止降水的时间应满足整体的结构施工期的抗浮要求,具体以设计图纸要求为准。

  当基坑降水引起的地层变形对基坑旁边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宜采用回灌方法减少地层变形量。回灌井应布置在降水井外侧,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不 宜小于6m;回灌井宜进入稳定水面不小于 1m。

  以上降水相关联的内容仅为笔者结合规范及个人工程经验所编写,目前业内还有很多可靠的设计实施工程的方案运用到实际工程案例中,因基坑降水方案选型不当或者降排水措施不到位,造成坑底被水浸泡、土建成本增加及工期延误,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实际建设中需结合场地条件及经济性去合理选择,仅以此文抛砖引玉,欢迎各位积极评论,共同探讨。

  4.浙江省建筑工程甲级设计院名单(285家)5.浙江省招投标协会专家委员会名单!

  7.浙江江省信息价(2017.1-2023.9)8.住建部37本最新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